2024年2月,韶关,坪石镇的小招待所里住着剧组《坪石先生》的工作人员。谢君豪也在其中。他起得很早,早餐是两个鸡蛋,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和他饰演的黄际遇一样的节制。
2025年8月,《坪石先生》即将上映。采访谢君豪前,重温《毒舌律师》仍是种享受。他饰演的金大状戏份不多,却举足轻重——没有激昂陈词,却以精准的表演托起整场法庭戏的张力。尤其结局那场反转戏码,他先抑后扬的演绎,让林凉水振聋发聩的正义演说更具冲击力。
此番在《坪石先生》中,谢君豪再次施展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功力。他饰演的中山大学教授黄际遇学贯中西、沉稳如山,台词精炼,字字珠玑。在和谢君豪的交谈中不难发现,这位处处学习,时时思考的演员始终保持着认真又松弛的状态——他将黄际遇的学养从容内化为呼吸,用举重若轻的表演证明:真正的演技无需声嘶力竭,而是在克制中让角色自己站立成碑。
做戏最重要是开心
甘小二导演在开拍前问过很多人:谁是饰演黄际遇这个角色最好的人选?大家众口一词,都说:谢君豪可以。
被问及为何接下黄际遇一角,谢君豪坦言最初有过“小小的忐忑”,但剧本到手时,这个人物已深深打动了他。他接戏的准则向来简单——角色能否触动心弦。无论是感动、感慨,抑或纯粹的喜悦,这份“心动”不可或缺。他笑道:“当然,还有一种情况我会接戏,就是需要用钱。这种情况下我作为专业演员,也要想办法对这个角色产生感觉,找出一些点让自己有共鸣。”
展开剩余80%黄际遇的博学令谢君豪由衷钦佩。这位民国学者不仅将代数、几何、微积分引入中国,更是古文与骈文大家。片中一段教授骈文的戏,短短几句就让谢君豪反复揣摩良久。谢君豪回忆电影中黄教授教骈文的戏,“一条短短的骈文我得吭哧吭哧。这还不止,连运动他都是厉害的:会踢球、下棋,还懂击剑。一个人怎么能这么厉害呢?”
演绎黄教授的过程,对谢君豪而言是“过瘾”的旅程。他并非演绎一个“稳重教师”的标签,而是深入黄际遇的价值观核心,以此厘定角色的行为逻辑——“他投身到他的使命和理想,而我找到了自己应该怎么去演的方法,我知道自己该怎样站,说话该多大声音,该怎样看人,这些全部都是基于他的价值观,而不是笼统地说教师应该稳重,就像演坏人也不是只有奸的一面。我一定要找到他内心的东西,用这个作为基调再创造。只要找到人物内心,怎么演都过瘾,走也过瘾,坐也过瘾,就算没有对白,站在那里也会觉得悠然自得,乐在其中。”
片场汇聚了许多真实的学者与艺术家,饰演学生的也大多是现实中的学子,如饰演邱扬的颜秋越就是正在读表演系的学生。谢君豪笑言“仿佛只有我一个演员”。艺术家们为他讲解书法,学生演员青涩却真挚,戏里戏外弥漫的文人风度让他深受感染。拍摄时正值粤北严冬,山上寒冰凛冽,谢君豪原以为“广东的冬天不会冷到哪里去”,甚至未带足够的御寒衣物。
2024年2月,记者在探班现场见到:因为降温和昼夜赶戏,剧组不少工作人员感冒,导演喊“开始”之后,大家强压下咳嗽声,而当一场戏拍完,咳嗽声又在山间的片场响起。爆炸戏拍摄当天,谢君豪一直拍到了凌晨3点,等戏的时候他穿着黑色羽绒服,在剧组临时搭建的校舍里站着,鼻尖冻得通红。
在战火中守护文脉
谈及《坪石先生》最打动他的内核,谢君豪郑重地表示:“是战乱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担当。他们为了守护中国文化,在战乱中走很长的路,先生带着学生们走,穿着校服走很远,手里空无一物,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到头。但即使在这么艰难的时候,他们还是继续往前走。为了什么?就是为了守护年轻人,守护中国文化。‘坪石先生’是一群奇才,每位教授都身负绝学。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典籍,更是中国的未来。”
谢君豪盛赞导演甘小二的严谨与“节制美学”。片中一场爆炸戏,导演摒弃了血肉横飞的惨烈,选择以克制的镜头守护人性的尊严。“爆炸戏,他本可以拍炸得稀巴烂,炸到血肉模糊,呼天抢地地煽情。但他没有,他非常节制。特别是在学生逃难的场景里,他摈弃了狼狈和挣扎,表现的是人性的尊严,知识分子的节制。”谢君豪回忆起和导演一起细致打磨角色的过程:“黄教授说话不能很大声”这一细节,是他们反复推敲出来的。
黄际遇言语不多,却句句切中肯綮。谢君豪特别提到一场迁校会议:原本剧本未给黄教授安排台词,最终却添上一句——“其实什么都是假的,学生最重要,有青年才有未来。”
“这句话真的好。”谢君豪坦言:“很好点出了人物的精神与性格——要先保护学生,保护青年,保护中国的文脉。黄教授不仅是文化的守护者,也是开拓者。我作为演员,可以出演这个角色真的好幸福。”
片场,导演甘小二看演员表演
传奇之下,亦有凡人泪光
被问及是否偏爱稳重儒雅的角色,如南海十三郎、孙中山、袁克定等,谢君豪笑着摇头:“我演过很多疯疯癫癫的角色。比如《仙剑奇侠传》。《南海十三郎》也很疯癫,都是很狂放的那种。而且我自己的性格是时静时动的,并不只有活泼的一面。”他剖析道,黄教授与十三郎同受岭南文脉滋养,皆有铮铮傲骨,“十三郎表现出来的是张扬,对周边人充满攻击性,黄教授则是内敛含蓄,因为他守护的是学生,他的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温和敦厚的,是很节制的。”在谢君豪看来,导演温和节制的个性也或多或少地投射在黄际遇身上。
为贴近角色,平日爽朗的谢君豪刻意收敛声线。“他不能高声。即使催促学生撤离,也力求平和——‘高龄班带着低龄班,一起走。’”谢君豪解释,危急时刻的镇定方能给学生安全感。黄教授的智商、情商都很高。
黄教授并非完人。谢君豪着重刻画了他内心的矛盾弧光。面对儿子执意从军,这位父亲语重心长:“最好的大脑该留在校园。和平需要知识,贸然牺牲一切成空。”道理冰冷,其心沉重。而当女儿也要离家,镜头前,一向身姿挺拔的教授站不稳了,谢君豪沉浸在黄教授的心境中,“‘我’突然间觉得特别无助,觉得自己老了,黄际遇开始软弱。这就是人性,是父亲舍不得孩子的心情。”
学生邱扬质问:“为何做懦夫?”这诘问如重锤击中黄教授。直到邱扬历经磨难被救出,师生三人在桥上同行,黄教授才第一次吐露心声:“慷慨牺牲值得敬重,但知识救国亦是大道。”谢君豪认为,黄教授也在经历挣扎与成长,“他在和学生的对话里,在学生的经历中,更加明确自己的想法,知道将来怎样用知识救国。”
电影艺术的魔法,在于平衡商业的刻度与人文的温度。观众渴望的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品,而是如谢君豪这般认真打磨角色的艺术家——享受剧本,享受演戏,每一场戏有不同的玩法,雕刻出人物不同层次的面貌,又兴味盎然地感染了场外的人。
8月15日上映的《坪石先生》有传奇光芒,也有脆弱裂缝。以谢君豪饰演的黄际遇为代表的先生们,带着温度走向观众。
正规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